Skip to content
智畅行地理环球网
Menu
  • 首页
  • 自然地理
  • 地理科普
  • 地理人物
  • 基础地理
  • 地理资讯
Menu

从山西到山东 水利工程与黄河 泥沙的博弈

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

山河四省的人们,对黄河的感情可能很复杂。黄河干流强大的水流和泥沙输送能力,对华北平原的形成功不可没。但当人们在黄河之畔定居繁衍时,却发现黄河带来的不只是福祉,还有“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”的可怕灾难。治黄,就成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。时至今日,黄河工作者们一面总结历代经验、一面进行科技创新,对黄河自泥沙产生到输移入海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治理。在此过程中,一系列水利工程也在黄河中下游涌现,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吗?它们对黄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黄河未来可以实现安澜吗?
黄河,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的大河。古人以“斗水七沙”来形容黄河水,1919—1959年黄河潼关水文站的实测数据为年输沙量16亿吨、平均含沙量37.5公斤/立方米。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、河流频繁改道的根源。为了治理黄河,从古到今,人们采取了“筑堤治水”、“分流杀势”、“宽河行洪”、“束水攻沙”等种种策略,到现在,在黄河中下游河段上,由一座座水库构成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,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现场。

黄河曾怎样成就过我们,就曾怎样考验过我们。

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,一方面,其下游如摇摆不定的鱼尾一般,在千万年的光阴中,塑造出广阔的华北平原,将黄土高原的泥沙搬运下来沉积成万顷良田,养活了一代代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人。另一方面,它的阴晴不定所造成的滔天洪水,又一次次将自己的丰功伟绩连带人类痕迹一起埋入泥沙,民谣里唱的“开封城、城摞城”,便是鲜活的例子。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黄河大改道共有26次,对近代黄河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道就发生在并不遥远的150多年前——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,从横穿江苏北部汇入黄海,变为斜插山东西北注入渤海,直至今日。

标签: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、 自然地理 、 现代自然地理学

推荐文章

  • TUMI途明庆祝50周年举行春季新品预览 秘鲁风情演绎时尚活力
  • 呼伦贝尔市融合之路文旅资源推介会在洛阳成功举办
  • 健康土壤才能带来健康生活
  • 春日盛会 中国西部太阳谷得荣县桃花季开幕
  • 东航执行首班救援包机驰援缅甸震区 运送37名应急救援人员5吨物资
  • 黄河明珠 美丽吴忠北京专场文旅和 商务招商推介会在京举办
  • 幻梦新生光影2025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节目单揭晓
  • 抖音赏花话题播放量破百亿花花大使助力国风赏花热潮
  • 雅阁酒店集团 江苏镇江一座美的让人吃醋的城市
  • 海南携程海外平台星球号3月22日上线 打造海南全域营销矩阵激活琼港文旅消费潜力

分类

  • 自然地理
  • 地理科普
  • 地理人物
  • 基础地理
  • 地理资讯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5 重庆市智畅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| 渝ICP备2023011759号-31